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400-811-5152400-811-5152

  • 在线沟通:

病种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病种资讯 >

谨慎这种瘤胜过癌症

发布时间:2020-01-07 15:55 作者: 来源: 点击: 字号:

最近,张伯总感觉胃不舒服,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一个胃镜,突然发现胃里有个小东西。
  医生告诉张伯:这很有可能是胃肠间质瘤。
  听到“胃肠间质瘤”,张伯很是疑惑——
  长瘤?是胃癌、肠癌吗?严重吗?
  其实,有此疑惑的并不只有张伯一人,这些年来,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日俱增。殊不知,它也是危害较大的肿瘤。
  遗憾的是,胃肠间质瘤的相关报道并不多,大众对这一疾病知之甚少,在首次就诊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已发展成为晚期。
  今天,为了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正确认识胃肠间质瘤,小九请来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GCP中心副主任李健做出详细解答。
  它最爱“藏”在胃和小肠
  又独立于胃癌、肠癌
  提到胃肠间质瘤,许多人都会联想到高发病的胃癌和肠癌。其实,胃肠间质瘤虽然最常发生在胃、小肠,但是一种独立于胃癌、肠癌的肿瘤。
  胃、小肠、大肠 图源:全景
  胃、小肠是胃肠间质瘤最爱“躲藏”的部位,胃部中的间质瘤高达50%~70%,小肠中的间质瘤占据20%~30%,除了这两个部位,间质瘤偶尔也见于腹膜、肠系膜。
  发病率约为35%
  凶险!早期症状比胃癌更不明显
  至于其发病率,很难统计。曾经,有日本学者在100例胃癌患者死亡尸体解剖中做胃的连续切片发现,在35位患者种存在间质瘤,为此,他认为,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约为35%。
  其实,真正的胃肠间质瘤发病率并非这么低,但是因为受限于胃镜筛查的普及度,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缺乏统计。
  不同人种、地域、饮食、,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都没有明显区别。因此也可以说,这个病目前还是“防不胜防”!
  同时,与胃癌可能会胃痛、恶心、饱胀相比,胃肠间质瘤的早期症状更为隐匿,但越是如此越需要提防。
  胃、小肠、大肠 图源:全景
  根据临床调查研究,胃肠间质瘤不长在胃中,很多时候无明显症状,只会在长到一定程度才会有反应。
  如果一部分患者会突然出现消化道出血并且找不到原因,就一定要警惕小肠间质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胃肠间质瘤一般看不到异常,也摸不到包块,由于不易被诊断发现,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
  所以,正常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体检,通过胃肠镜排查胃肠间质瘤。
  另外,许多胃肠间质瘤不会往恶性方向发展,甚至会有不少人终生携带胃肠间质瘤。
  良性、恶性?界定太难……
  一些小病灶会发展成恶性
  如何定义胃肠间质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这一界定太难了。
  胃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根据瘤体大小大致分为:
  ·超低危(瘤体小于2厘米);
  ·低危(瘤体介于2厘米—5厘米);
  ·中危(瘤体介于5厘米—10厘米);
  ·高危(瘤体大于10厘米);
  其中,超低危、低危和中危患者预后较好,接受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和转移,而高危患者容易发生复发、转移。
  但是,在许多胃里的间质瘤是良性的一辈子都不会发展,也有些小病灶会慢慢长大转化为恶性。
  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B超检查
  随着瘤体的增大,患者才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和贫血等,但这些症状也可见于其他消化道疾病,因此容易被忽视和漏诊。
  为此,当遇到不同的间质瘤时期,我们都需要给予关注,特别是高危人群,更要时刻关注、定期随访。
  胃、小肠、大肠 图源:全景
  胃肠间质瘤发病率平均年龄为50多岁以上,因此,4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需要定期体检,至少一年一次。
  此外,胃肠间质瘤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家中曾经出现胃肠间质瘤疾病的患者,也需定期进行筛查,至少一年一次。
  一般认为,B超是诊断胃肠间质瘤的常见手段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超声科医生一般只会检查肝、胆,对腹腔不太关注,因而,确诊胃肠间质瘤也需要超声科医生更加谨慎。
  很多时候,胃镜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通过内窥镜,可以排查大部分胃肠间质瘤。
  幸运的是“手术+药物”
  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受到胃肠间质瘤的威胁,但遗憾的是,大众对这一疾病知之甚少,在首次就诊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已发展成为晚期;有11%—47%的患者已发生肝转移和腹腔转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后期的治疗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不过好在,近年来,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生存在已经有所提高,胃肠间质瘤与20年前相比,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年前,胃肠间质瘤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或者化疗,平均生存期约一年半。然而,目前的手术、药物治疗水准在不断提高,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已经达到了5年以上。
  从1.5年到5年,胃肠间质瘤患者生存率的提升也得益于药物的研发,由于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复发很常见,尤其高危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55%~90%。对于瘤体过大不能手术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先缩小瘤体,在适当的时机再行手术更为安全。
  据悉,约86%的胃肠道间质肿瘤是基因突变所致。目前的药物治疗对基因突变的胃肠间质瘤有很好的疗效,手术后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搭配”合适的药物疗程,能巩固治疗效果,甚至达到治愈。
  所以,总体而言,“手术+个体化药物”是治疗胃肠间质瘤改善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 海外治疗 当肿瘤的切割范围

    2021-07-04

    海外领域曾对宫腔镜切除术,有过重要的临床表述,对于部分息肉蒂明显者,通常可用Nd:YAG(Reslova)激光法进行去除。海外治疗服务机构携康国际了解到...

  • 出国就医 溃疡性的结肠炎会

    2021-07-04

    在无菌动物的特异试验中,海外专家们并未观察到肿瘤的发生,此观点,也支持了肠道共生菌群,在结肠癌发生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的现象。出国就医服务机...

  • 出国看病 在腺瘤初始阶段如

    2021-07-04

    临床应用上,仅有很少的研究,报道了姜黄素的免疫调节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出国看病服务机构携康国际了解到,已有的报道显示,姜黄素...

  • 结直肠癌:用什么指标来预

    2021-07-01

    在美国第6届胃肠肿瘤年会上,美国结肠癌专家Axel Grothey博士表示,循环中的肿瘤DNA(ctDNA)正在努力改变结直肠癌(CRC)的治疗;手术后持续存在的ctDNA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