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出国看病 胃肠道类癌的分类有哪些?
阅读量:1万+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携康国际介绍到,胃肠道类癌由某种类型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一种类似于神经细胞和激素生成细胞的细胞)形成。这些细胞分布在整个胸部和腹部,但大多数位于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分泌激素,有助于控制胃和肠道中的消化液和移动食物所使用的肌肉。GI类癌也可能制造激素,释放到体内。胃肠类癌是罕见的,大部分生长缓慢。多数发生在小肠,直肠和阑尾。有时会形成两个或以上的肿瘤。
流行病学
世界范围内,经年龄调整后的类癌发病率约为2人每10万人,诊断的平均年龄为61.4岁。类癌约占所有新诊断恶性肿瘤的0.5%。
胃类癌
I型胃癌,肿瘤大小小于1cm的,进展缓慢,且侵袭风险小,可通过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取出。罕见的较大或浸润性肿瘤可用局部手术切除,但某些特殊病例可能有大的多灶性病变,需要做胃切除术。之后每年随访做内窥镜检查,反复的胃镜检查,并且需多次胃活检,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可预防复发。
对于II型类癌,手术重点是消除高胃酸血症的源头,在I型多发性内分泌瘤的患者中,通常通过切除十二指肠胃泌素瘤,做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切除淋巴结转移瘤。由于II型肿瘤的进展类似于I型肿瘤,病程为良性过程,出国看病通常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来治疗(特别是对于<1cm的肿瘤)。随后,进行密切的内镜监视。对于较大和多灶性肿瘤,或者对于有深度侵入或血管侵入的患者,可进行自由手术切除或胃切除术,并且做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在多发性肿瘤患者中,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可用于减少肿瘤生长,特别是在手术未能逆转高胃泌素血症的情况下。
散发性III型胃类癌比I型和II型肿瘤更具侵袭性,患者需要接受胃切除术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大于2cm的肿瘤,或非典型组织学或胃壁浸润的肿瘤适合采用胃切除术或根治性胃切除术。大多数肿瘤在介入治疗时已经转移性。5年生存率可能接近50%,但转移到远处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0%。
对胃癌做亚型分类有助于预测肿瘤发展为恶性的潜能和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并且有助于控制疾病。瑞典24所医院做了一项统计,对65名胃癌类型患者(I型51例,II型4例,III型4例,低分化9例[研究中指定为IV型])进行了一项研究,根据肿瘤类型来制定不同治疗方案。其中3例无特异性治疗,40例行内镜下或手术切除(10例联合行非手术切除),7例行全胃切除,1例行近端胃切除术,4例Ⅲ型患者中有2例不能行根治性肿瘤切除,9例低分化肿瘤患者中7例不能行根治性肿瘤切除。对于I型肿瘤,5年和10年的原位生存率分别为96.1%和73.9%(与一般人群无差异),而低分化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仅为33.3%和22.2%。
十二指肠类癌
十二指肠类癌是罕见的,对手术治疗的优程度尚无统一意见。一项包含24例十二指肠类癌病理诊断的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大多数患者肿瘤(89%)直径小于2cm,大部分(85%)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手术标本中有7例(54%)淋巴结转移,包括13例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其中2例小于1cm的肿瘤局限于粘膜下层。平均随访时间为46个月,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100%,仅有2例出现区域淋巴结复发。没有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或类癌综合征。本研究作者的结论是,虽然十二指肠类癌是进展缓慢的,但不能通过肿瘤大小或浸润深度来可靠地预测是否会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并且区域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尚无定论。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携康国际介绍到,一般来说,对于小于1厘米的十二指肠类癌,内镜切除似乎是合适的治疗手段。小于2厘米的十二指肠类癌可以局部切除; 对于1cm和2cm之间的肿瘤,通过手术全层切除,以确保完全切除。之后,随访做内镜检查。大于1厘米的肿瘤在内镜下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在内镜切除前,应做内窥镜超声检查来进行评估,因为肿瘤有可能已经侵入粘膜下层。
处理大于2厘米的肿瘤,可能有隐患。但是,一般来说,这些肿瘤可以采用手术全层切除和局部淋巴结清除术。由于这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很高,所以甚至在术前显像为阴性时,也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此外,有些研究的作者建议,对于大于2厘米的肿瘤,局部淋巴结清扫包括以下位置的淋巴结:位于十二指肠和胰头后方,位于下腔静脉前方。后外侧到胆管和门静脉。肝总动脉前方。
无论原发肿瘤的大小,在出国看病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或手术时检测到的异常淋巴结均应切除。由于对未切除的,明显的淋巴结转移的发展,我们仍知之甚少。无论原发肿瘤的大小如何,淋巴结转移呈阳性的患者都应持续做放射学检查。
壶腹和壶腹周围的十二指肠类癌需要特别考虑,因为此类肿瘤在临床,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学上,都不同于十二指肠其他地方发生的类癌肿瘤。当考虑治疗选择时,这些肿瘤似乎表现出不可预测的性质,可被视为独特的类癌类别。与其他十二指肠部位的肿瘤相比,即便是小的(<1cm)壶腹部和壶腹周围的类癌,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侵袭行为,并且可能早期发生转移。
空肠和回肠类癌
晚期类癌的手术治疗包括尽早做预防性切除肠系膜转移瘤,因为拖延下去,可能无法疾病用手术治疗。如果在初次手术期间仍有肠系膜转移瘤,或在初次手术后肿瘤进展,可能需要再做手术。由于肠道区域之间的纤维化,这些手术或许很困难,手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瘘管,肠道断流或短肠。在无法手术的转移性疾病患者中,不能手术的肝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0%,不能手术的肝脏和肠系膜转移患者的生存率约为40%。
在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已经测试了奥曲肽(长效可重复,每28天肌内注射30mg)对转移性中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肿瘤进展时间的影响。虽然研究累计患者数计划是162例,由于累积过程缓慢,85名可评估的患者在入组前,研究就已经终止了。在临时分析中,奥曲肽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14.3个月,安慰剂组为6个月(危险比0.34;95%可信区间为0.20-0.59;P<0.0001)。两个治疗组的生活质量相似。总体生存率没有差异,但对照组约四分之三在疾病进展时接受奥曲肽治疗。
阑尾类癌
大约90%的阑尾类癌的尺寸小于1厘米,并且不是位于阑尾的基部;这些肿瘤可以通过阑尾切除术治愈。大于2厘米的阑尾类癌需要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回盲部淋巴结切除术,因为这类阑尾类癌有明显的转移风险。对于1到2厘米的肿瘤,治疗存在争议,但是如果在阑尾中有侵入、如果在切除边缘存在残留肿瘤、或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则可以选择半切除。对于局限于阑尾壁的同样大小的病灶,做单纯阑尾切除术可能转移风险较低。血清嗜铬粒蛋白A升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扩大手术范围,并应考虑后续检查。
虽然局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很高,但若发生远处转移,10年生存率约为30%。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或腺癌是阑尾类癌的罕见变体,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混合特征。这两类阑尾类癌经常表现为弥漫性阑尾炎,患者一般是老年人(50岁以上)。这些肿瘤是侵略性的,常伴随腹膜和卵巢转移,偶尔会出现粘液腺癌。这两类类癌不表达生长抑素受体并且不能通过111-铟奥曲肽显像来显现。杯状细胞类癌的治疗方法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联合化疗。对于播散性肿瘤,可能需要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包括腹膜切除术和卵巢切除术。杯状细胞类癌的10年存活率约为60%。
结肠类癌
结肠类癌往往是外生的,体积大(>5厘米),但很少出血。111-铟奥曲肽显像仅偶尔出现右侧病变。这类肿瘤许多具有侵袭性,具有高增殖率。并且,它们经常表现出更多的肝转移,而非区域淋巴结转移。这类结肠肿瘤的治疗与结肠腺癌类似。患者可尝试通过半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根治性切除。但通常只能切除肿瘤。结肠类癌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40%,略低于结肠腺癌的生存率。
直肠类癌
一般来说,出国看病直肠类癌常表现为非常小的孤立性病变。直肠类癌一般用TNM分期系统来分期,但复发的佳预测因素似乎是肿瘤的大小。应通过内镜超声(EUS)或直肠磁共振成像(MRI)来评估直肠类癌。小于1厘米的肿瘤可以通过内镜切除术安全地切除。切除的标本应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排除肌层浸润。直肠类癌患者在监测,流行病学和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的报告显示,I期类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7%。
对于肿瘤大于2cm的患者或EUS或MRI显示的肿瘤已经侵犯肌层的患者,推荐使用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或低位前切除(LAR)手术切除,因为直肠类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并有向远处转移的风险。在SEER数据库的报告中,II期或III期直肠类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4%和20%根据国家癌症数据库的报告,在3287例直肠类癌患者中,II期或II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3%和35.5%。
对于1厘米到2厘米的肿瘤,是否需要局部切除或直肠切除(即APR或LAR),仍然有相当多的争议。 虽然在开始更激进的手术之前,可能识别具有特殊异型性和高有丝分裂指数的肿瘤。但是肌肉入侵的存在或局部转移瘤一般支持直肠切除。在一个多中心的100例接受直肠类癌前切除术的患者系列中,1cm和2cm肿瘤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1%。在这个系列中,淋巴结转移的两个强的预测指标是肿瘤大小大于1cm和淋巴管浸润。在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中,预后总体较差,5年生存率约为30%。
- 猜你喜欢的文章:
- []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选择携康国际一
- [] 携康国际:日本医疗服务的专业引
- [] 日本高端医疗直通车:精准、高效
- [] 日本政府认证!携康国际打造一站
- [] 癌症患者日本一定要知道的几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