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质子重离子在胃肠肿瘤中的作用
阅读量:1万+
一、 质子和重离子射线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征
1. 物理学特征:
质子和重离子物理学特征与常规光子射线不同。光子射线进入体模后,因高能次级电子的存在,在表浅深度形成一个剂量建成区,随着射线深度的增加其能量逐渐损失。而质子或重离子具有一定质量,射程是有限的,射线进入机体后,能量的消耗呈一坪区,在其经迹的终末处,能量骤然释放,形成一个剂量峰,即布勒格峰(Bragg峰)。Bragg峰后的剂量突然降低,如250 MeV质子其峰后剂量在0.7 cm内百分深度剂量从90%骤降至10%。因此,利用它们能量损失集中于射程末端的物理特性,在肿瘤治疗时,使Bragg峰停止在肿瘤部位,达到对肿瘤的最大杀伤,而肿瘤前面离子穿过的正常组织受到的损伤较小,至于肿瘤后面的正常组织,因为能量已经停在肿瘤部位,所以几乎不受影响。另外,质子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1800多倍,在物质内多次散射的发生远小于电子,半影较小,因此,肿瘤两侧的正常组织受损伤也较小。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可以通过调制质子能量使峰展宽得到拓展的Bragg峰(spread out Bragg peak,SOBP),并使SOBP覆盖肿瘤靶区。此外,因它们存在带电性,可以用磁扫描技术导引束流对肿瘤实行精确适形治疗。就重离子与质子两者比较,前者剂量分布优势(即Bragg峰)更明显,故其治疗精度可精确至毫米级,剂量相对集中,照射时间缩短,疗效高,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更小,治疗时能实时监控,便于控制位置和剂量。

2. 生物学特征:
其相对生物效应值与DNA破坏断裂程度及肿瘤细胞的放射修复功能有关。如果DNA双链破坏切断,肿瘤损伤修复越难,相应的相对生物效应值就大。反之,DNA单链破坏切断,肿瘤损伤修复较容易,相应的相对生物效应值就小。另外,多数肿瘤组织都存在乏氧情况,肿瘤乏氧也与肿瘤损伤修复相关。质子虽然在射线的物理特性上与带电的重离子相似,具有Bragg峰,但质子却是低线形能量传递(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射线,其相对放射生物效应仅略高于60Co γ射线。因此,目前国内外各质子治疗中心常使用60Co戈瑞(Gy)相当剂量(cobalt gray equivalent,CGE)来表示质子剂量,即1Gy质子剂量的照射产生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RBE)约等于1.1 CGE的60Co γ光子的等效剂量。而重离子是一种高LET射线,质子破坏、切断DNA多是单链破坏、切断,而重离子具有双链切断功能,且具有较小氧增益比,即能更有效杀死乏氧肿瘤细胞。总之,重离子的相对生物学效应比质子理想,如目前临床中研究应用最多的碳离子,其相对生物效应值约为质子的4倍。因此,重离子能更有效治疗其它射线难以治疗的抗阻型、乏氧型、内嵌型、尖畸型肿瘤。
二、 质子和重离子射线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目前,国外研究已经确立了质子治疗在眼部肿瘤、颅底肿瘤、儿童肿瘤、椎旁或椎内肿瘤、前列腺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它明显减少了联合化疗的毒性及肿瘤周围重要组织的受照量,提高肿瘤控制率并减少了第二肿瘤的发生率。而重离子包括早期的氦离子到最近较常应用的碳离子,也对头颈部肿瘤、软组织肉瘤、复发直肠癌、生长较慢的肿瘤治疗有了较成熟的临床经验。碳离子治疗是否可引起第二肿瘤的发生还存在争议,目前仅有极少的实验室数据,还没有临床长期随访结果[1]。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方面,这两者已经有了初步探索,并在某些方面有了较成熟的研究结论。
1. 食管癌:
从上世纪末开始,日本进行了包括食管癌在内的质子治疗临床研究,多数研究对同一食管癌进行了X线和质子三维放疗计划的比较,以肿瘤控制模式(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TCP)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模式(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NTCP)应用于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评估,发现全部患者质子治疗放疗计划均略优于X线,随着调强技术的应用,其对心脏、肺脏、脊髓等正常组织的保护越明显,而且对于远端食管癌包括局部晚期食管癌,这种作用也存在[2-4]。近年有文献报道,23例T1期及51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了单纯质子治疗或光子联合质子治疗,对于T1期和局部晚期肿瘤其总剂量中位值分别为76 Gy和80 Gy;在T1期肿瘤和局部晚期肿瘤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及95%,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38%和21.1%[5-6]。对于重离子的研究,美国早在1988年就有文献报道氦离子与18 mV光子治疗食管癌的放疗物理计划对比,发现两者的肺受照量大致相当,但氦离子组心脏及脊髓受照量明显减少。实验室研究表明,碳离子结合其他化疗药物或基因抑制剂等对食管鳞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目前,也有多项关于食管癌术前碳离子放疗的研究在进行当中。
2. 胃癌:
有关胃癌质子及重离子治疗的临床资料不多。多数研究为个案分析,接受此治疗的病例多为心肺功能不良而不适宜手术的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对早期胃癌控制效果好。
3. 直肠癌:
直肠癌的盆腔复发在术后发生率较高。而且,许多复发的肿瘤不能再行手术治疗,而光子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不令人满意。一项包括105例患者的碳离子治疗临床试验,在接受73.6 GyE照射的75例患者中没有发生3~5级的急性反应;3年局部控制率达到92%;3年总生存率达到7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10%)[7]。目前,暂无对直肠癌一线治疗的相关报道,只有个别研究进行了X线和质子三维放疗计划的比较并证明单纯质子治疗或光子质子混合治疗计划均略优于单纯X线计划。
4. 原发性肝细胞癌:
虽然质子和重离子与常规光子对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比较的研究多为回顾性及Ⅰ期或Ⅱ期前瞻性研究,但均表明质子及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肿瘤周围正常肝实质受照剂量明显降低。日本Hashimoto等[8]共入组225位患者均采用碳离子治疗,其5年局部控制率达到87.8%,总生存率达到55.6%。目前,碳离子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日本已得到了肯定,且日本国立放射治疗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radiological Sciences, NIRS)建议给予两次分割照射,总剂量可达到42.8 GyE,且可不必联合其他治疗,就可达到对肿瘤的控制。对于直径超过3 cm甚至达到5 cm的集中病灶,质子治疗效果也是令人鼓舞的,多数研究报道的2年局部控制率为75%~96%,生存率为55%~66%[9-11]。但是对于距离消化道2 cm内的肝肿瘤,如果行常规光子照射,要达到肿瘤根治剂量,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就会很高。近年来,有一项包括47例患者行质子治疗的研究表明,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达到50%,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也达到88.1%,而3级的消化道出血仅1例[12]。就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似乎质子略逊色些,但是也要注意到光子、质子、重离子之间缺乏直接对比研究,且患者入组条件、剂量分割等都存在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5. 胰腺癌:
胰腺癌是死亡率较高的肿瘤,即便接受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也达不到20%。因为胰腺的解剖位置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放射治疗是最具有期待的局部治疗措施。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了利用重离子来治疗胰腺癌,初期为氦离子治疗,1984年的一项研究中22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9个月,局部控制率达到了27%,但多数患者死于感染和肺栓塞,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并没有增加[13]。2000年开始了第一项术前碳离子放疗的临床试验,22例Ⅰ~Ⅲ期入组患者2年局部控制率达到87%,生存率达24%,其中15例患者的肿瘤可切除率高达36%。随着四维放射治疗及术前同步放化疗的优点日益明显,也有学者开始从这些方面入手增加碳离子治疗的疗效。

三、 展望
肿瘤治疗是一个多学科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其发展方向必然是个体化。质子及重离子治疗在理论上具有明显的物理学及生物学优势,而且临床上在某些肿瘤的治疗中也已经显示了重要作用,如避免周围组织损伤、提高肿瘤吸收剂量、缩短治疗时间,与化疗联合优势等,相信在肿瘤治疗中其一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需注意,目前文献报道的这些研究多数来自单中心,病例数较少,且多为回顾性的研究,甚至有些只停留在体外实验或放疗计划对比阶段,同时并未见到中国人自己的数据,而人种在靶向治疗疗效上的差异已给予我们提示。以上因素表明,在质子及重离子治疗应用于我国患者时,以上经验需辨别借鉴并进行自己的对照研究,摸索出一套关于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方案,包括手术、光子放疗、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介入治疗等局部治疗与化疗、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的最佳组合方式。另外,重离子及质子治疗所需费用较高,经济情况及患者意愿等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 猜你喜欢的文章:
- []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选择携康国际一
- [] 携康国际:日本医疗服务的专业引
- [] 日本高端医疗直通车:精准、高效
- [] 日本政府认证!携康国际打造一站
- [] 癌症患者日本一定要知道的几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