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院 骨髓瘤细胞存在生物多样
海外多项试验研究报道,药物泊那替尼在特定情况下,同样具备多激酶抑制剂药物的相关功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院转诊机构携康国际了解到,同时,它还具有抑制其他多种酪氨酸激酶的作用,如KIT,FGRA,FGFR1,以及FLT3,因此也可用于携带上述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的治疗。
目前,IM、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均被美国FDA批准用于CML的一线治疗,因为其可改善患者PFS和MCyR;而基于II期临床试验的良好结果,博舒替尼、泊那替尼也均在之后被批准,用于CML的二线治疗。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院转诊机构携康国际了解到,这些情况,从而形成了疾病的不同阶段,包括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冒烟型骨髓瘤、症状性骨髓瘤及浆细胞内血病。
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院转诊机构携康国际了解到,对于骨髓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改变,通常存在生物多样性,这是疾病发生、进展和复发的本质特征;这些发现,不仅对理解骨髓瘤的生物学特性非常重要,而且对于靶向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多发性骨髓瘤(MM)也可以有效治疗,但不能够治愈。
在相关靶向治疗方面,MM可在所有人种发病,但在黑种人发病率比较高,亚裔人种发病比较低。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院转诊机构携康国际了解到,目前在我国,MM的发病率约为1/10万〜2/10万,已经超过急性白血病,已成为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第二大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在美国,MM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五,占所有肿瘤的1%和超过10%的血液系统肿瘤。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院转诊机构携康国际了解到,97%的患者诊断时年龄超过40岁,仅3%的病例发病年龄小于40岁。
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院转诊机构携康国际了解到,多发性骨髓瘤(MM)80%的病例,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而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接近18000万人。随着老龄人口基数的增长,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率将呈上升趋势。
- 上一篇:赴日就医 头颈部鳞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 下一篇:儿童肿瘤化疗治疗会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