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远健康:多国科学家合作有望攻克败血症难题

研究人员瑞康教授说,败血症如果不能尽快识别和有效控制,就会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这项研究揭示了与败血症相关的一种新的免疫调节机制,并暗示免疫代谢可能是败血症的潜在治疗靶点。免疫代谢是自然或先天免疫反应与身体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免疫代谢领域也是一个新领域,科学家将这两个传统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最初的感染可在败血症通过血液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时引起。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但在败血症损害器官和组织之前,往往很难检测和有效地阻止它。败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输液、氧气、透析等。这些方法可以确保血液流向受损的器官。有时需要手术切除受伤的组织。
在诊断和治疗败血症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我们需要找到潜在阻止炎症反应的新治疗靶点。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了研究,重点是脂多糖分子(LPS)。脂多糖分子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一部分,是败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主要病原体。研究人员发现,一旦LPS参与的途径被激活,它可能抑制败血症反应,这可能提供一个潜在的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最后,研究人员认为,称为L-肾上腺素的神经递质在抑制一种叫做"细胞质-LPS-胞苷天冬蛋白11"的通路的激活以及随后对受体ADRA2B的致死性炎症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