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隐藏着循环癌细胞

本文对糖代谢关键酶己糖激酶-2(hK2)进行了研究。以往的研究发现,癌细胞通常依赖hK2来增加糖代谢,促进其不受控制的生长,这使得hK2成为一个理想的检测靶点。传统的CTC检测技术,如FDA批准的细胞搜索系统,通常依赖于称为细胞角蛋白的蛋白质家族,这种蛋白质家族通常出现在上皮组织中。
由于约90%的人类癌症发生在上皮组织中并表达CKS,这些方法在许多主要类型的癌症中非常有效。然而,尽管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很高的侵袭性,但这些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现并不理想,这是该领域科学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解决了利用各类癌细胞的共同特征来实现更大范围CTC检测的问题。他们说高水平的hK2会导致葡萄糖消耗量的增加。利用hK2作为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他们开发基于代谢活性的方法来识别不表达CK的新CTC组。传统方法通常忽略CK的表达。
在研究者分析的5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CK阴性的CTC群体能作为一种流行的细胞亚型,尽管所有这些患者都携带有CK阳性的原发性肿瘤,这或许表明,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当脱离原发性肿瘤位点散落到血液中后,这些肿瘤细胞或许能够转换为CK阴性状态。测序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转移和耐药性分子特征与CK阴性的CTCs直接相关,因此,血液中普遍存在CK阴性CTCs的患者往往治疗反应较差,且疾病无进展生存期较短,患者的转移风险较高;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携带EGFRL858R突变(EGFR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突变)的患者更易于在血液中出现CK阴性的CTCs,这或许就能部分解释一种长期的临床观察结果,即一线EGFR抑制剂对EGFRL858R突变肿瘤的次优级治疗效果。
最后,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医院合作机构携康国际了解,使用hK2作为肿瘤细胞标记物可能有助于我们揭示一个新的循环肿瘤细胞群。目前,科学家无法利用目前基于上皮细胞标志物的CTC检测方法获得此类肿瘤细胞,而这些细胞往往被忽视。此外,这种新方法还可用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更广泛地说,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从不同类型的癌症中识别CTCs,而不依赖于上皮细胞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