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疫苗治疗B淋巴瘤的效果受IFN影响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携康国际了解到,在非霍奇金B淋巴细胞模型中,IL-12介导的IFN-γ在NKT细胞分泌IFN-γ和随后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肿瘤疫苗诱导的CD8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也依赖于IFN基因的表达,IFN的表达也可以预测化疗后患者的恢复。
IFN-γ信号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从而导致MHCI的上调和CD8T细胞活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IFN-γ的表达会导致肿瘤免疫逃逸,这可能是由免疫选择压力引起的。因此,对于特定的淋巴瘤,IFN-γ的作用可能是定性的。
为了研究IFN-γ信号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作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StephenRMattarollo研究小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免疫学期刊"上。
首先,作者对B6小鼠进行肿瘤移植,接种NKT细胞靶向肿瘤疫苗,结果表明,NKT疫苗第一次接种后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小鼠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但再次免疫小鼠时未见上述效果,说明二次免疫未引起足够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进一步分析发现,二次免疫后小鼠IFN-γ的分泌明显低于第一次免疫。
在此基础上,将不同小鼠的肿瘤组织转移到自然小鼠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发现疫苗刺激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肿瘤相关免疫细胞(NK细胞、CD8T细胞)的活化水平也明显降低,说明疫苗刺激的肿瘤细胞产生了疫苗耐受性表型,并比较了免疫前后野生型肿瘤组织和IFN受体变异肿瘤组织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免疫后获得的耐受表型与IFN信号活性无关。
接下来,作者通过细胞水平的检测,发现经过疫苗刺激的肿瘤表面MHC-I与CD1d的表达量有明显的下降。通过突变体试验,作者同样证明这一下调与IFN-gamma的信号并无关系。
最后,作者希望了解IFN信号对于肿瘤疫苗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野生型小鼠与突变体小鼠,作者发现IFN-gamma信号的缺失能够抑制肿瘤疫苗的生长速度,而其对疫苗的敏感度也有明显降低。有意思的是,当进行二次免疫的时候,肿瘤细胞获得的耐受性表型也不复存在。这说明IFN信号以某种方式在影响肿瘤对疫苗的敏感度,但其具体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